中文核心期刊

SCOPUS 数据库收录期刊

中国科技核心期刊

美国《化学文摘》来源期刊

中国优秀冶金期刊

美国EBSCO数据库收录期刊

RCCSE中国核心学术期刊

美国《剑桥科学文摘》来源期刊

中国应用核心期刊(CACJ)

美国《乌利希期刊指南》收录期刊

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统计源刊

俄罗斯《文摘杂志》来源期刊

优秀中文科技期刊(西牛计划)

日本《科学技术文献数据库》(JST)收录刊

留言板

尊敬的读者、作者、审稿人, 关于本刊的投稿、审稿、编辑和出版的任何问题, 您可以本页添加留言。我们将尽快给您答复。谢谢您的支持!

姓名
邮箱
手机号码
标题
留言内容
验证码

2004年  第25卷  第2期

新材料新技术
超细晶粒钢的强韧性研究
宋立秋, 左军, 佘广夫, 刘勇, 刘建华
2004, 25(2): 1-5.
摘要:
研究了工业生产的超细晶粒热轧钢板的强韧性。结果表明:用Q235普碳钢成分生产的超细晶粒热轧钢板的显微组织为铁素体和珠光体, 铁素体晶粒尺寸为3~5μm, 抗拉强度和屈服强度分别达到510MPa和400MPa以上, 超细晶粒热轧钢板不仅具有较高的强度, 而且具有较高的延伸率和韧性。
金红石型纳米TiO2在聚丙烯塑料中的抗老化应用研究
曹建军, 郭刚, 汪斌华, 段小平, 吴健春, 黄婉霞, 涂铭旌
2004, 25(2): 6-12.
摘要:
以金红石纳米TiO2为抗老化添加剂改性了PP材料,采用TEM、XRD、UV-VIS等测试手段分析了纳米TiO2的性能特征,用氙灯耐气候试验机人工加速了PP材料的老化降解,对比分析了纯PP和改性PP老化期间力学性能的变化规律,用SEM分析了PP材料的断口表面形貌及纳米TiO2的分散情况。研究结果表明,纳米TiO2及其复合材料对PP材料有增韧增强作用,并能赋予改性材料优异的耐候性能,延长PP制品的使用寿命。
试验研究
铝钙型预熔精炼渣熔化温度和粘度的研究
赵和明, 王新华, 谢兵
2004, 25(2): 13-18,26.
摘要:
利用二次回归正交法研究了含SrO的Al2O3-CaO型预熔精炼渣的熔化温度和粘度。回归出了具有高显著性的数学模型,分析讨论了单因素和双因素对本渣系物理性质的影响,得到了各组分的最佳含量值(8%SiO2,7%MgO,6%SrO,5%CaF2,Al2O3/CaO=0.8),为今后进一步研究和生产实践提供了理论依据。
高强韧性H型钢的再结晶区控制轧制试验研究
冯建晖, 张良明, 李彤
2004, 25(2): 19-22.
摘要:
应用钢的控制轧制理论,在Gleeble-2000热模拟实验机上进行了H型钢的奥氏体再结晶模拟轧制,并配合必要的金相组织实验,研究了加热温度和再结晶区轧制道次变形量对最终组织及晶粒度的影响规律,为现场生产制订出比较合理的控轧工艺,开发出高强韧性H型钢产品。
奥氏体变形及其对连续冷却相变的影响
余驰斌, 颜飞, 赵刚, 陈良, 苏毅, 胡敏
2004, 25(2): 23-26.
摘要:
利用THERMECMASTOR-Z型热模拟实验机,研究了低碳Mn-Nb-Ti微合金钢在高温下的奥氏体变形及其在连续冷却过程中的相变特征,建立了一定变形条件下的动态CCT曲线。实验结果表明,该钢种再结晶温度为950~980℃。当总的变形程度相同时,在相同的冷却速度下,再结晶温度以下累积变形程度增加将对变形后组织的开始转变温度有一定影响。随着冷却速度的提高,相变温度下降。
高碱金属钒钛渣对高炉炉衬材料的侵蚀研究
徐国涛, 刁日升, 杜鹤桂, 孙希文
2004, 25(2): 27-34.
摘要:
通过高碱含量的钒钛渣对不同耐火材料的侵蚀实验,分析了碱侵蚀后耐火材料结构及附渣组成的变化。研究结果表明:铝炭砖抗碱侵蚀性最强;粘土砖与高铝砖的侵蚀速率较使用普通钒钛渣大;刚玉莫来石砖抵抗碱金属的侵蚀能力差,对碱容易渗透、且与基质成分反应性强的耐火材料,结构致密化是以后改进的一个方向。
应用研究
09CuPRE系列钢用连铸保护渣的研制
陈天明
2004, 25(2): 35-39,48.
摘要:
在分析攀钢连铸09CuPRE系列稀土处理钢使用普通保护渣存在的主要问题及稀土氧化物对保护渣物性影响的基础上,通过选择保护渣合适组元、添加特殊熔剂及降低保护渣氧化性等技术措施,设计出了具有较强的吸收和溶解RExOy夹杂物能力的低凝固温度、低析晶温度预熔型保护渣。试验表明,研制的保护渣具有良好的使用效果,铸坯表面无清理率达95%以上,该渣试用三年来未发生漏钢事故,能满足攀钢09CuPRE系列钢连铸工艺要求。
VN合金在大规格角钢生产中的应用研究
冯运莉, 刘战英, 陈春生, 王云阁
2004, 25(2): 40-43.
摘要:
大规格角钢主要用于铁塔制造和建筑结构中。唐钢过去用16Mn钢生产Q345级别角钢,因供轧化学成分范围较窄,供轧率偏低。通过加入V-Fe合金及VN合金进行微合金化,设计了16MnV(N)钢种生产角钢,使角钢综合性能有显著提高。分析比较了16Mn、16MnV及16MnV(N)角钢的性能,认为在大规格高强度角钢生产中,用VN合金进行微合金化,其效果是最佳的。
点状石墨合金铸铁模具材质研究
邓有福
2004, 25(2): 44-48.
摘要:
分析了合金元素的功能及对点状石墨合金铸铁热分析曲线的影响,通过调整点状石墨合金铸铁的化学组分,控制初生奥氏体结晶温度区间和共晶转变温度,生产出硬度满足使用要求,且分布均匀,质量稳定的点状石墨合金铸铁模具。
技术探讨
气水雾化喷嘴最佳气水比的确定
梅国晖, 武荣阳, 孟红记, 次英, 谢植
2004, 25(2): 49-51,70.
摘要:
从连铸喷雾冷却强度的控制因素入手,建立了冷却强度与水流密度、冲击速度、雾滴尺寸间的关系式。通过测定气水比对上述参数的影响,进而利用该关系式来计算冷却强度。结果表明,气水喷雾冷却过程存在最佳气水比值,但最佳气水比不是固定不变的,它随着水压的增加而减小。最佳气水比的确定对降低连铸二冷能耗具有重要的意义。
电场作用下保温过程对Fe-Ti-C体系低温燃烧合成的影响
冯可芹, 杨屹, 林慧敏, 沈保罗, 何洪
2004, 25(2): 52-56,70.
摘要:
采用Gleeble-1500D热模拟机,在电场作用下,研究保温过程对几种工艺条件下Fe-Ti-C体系压坯低温燃烧合成过程的影响。结果表明:在电场和大热流密度的共同作用下,体系的点火温度得到大幅度降低,且随工艺条件的不同在390~570℃范围内变化;200℃保温2min过程对体系的低温燃烧合成过程有较大的影响,即200℃保温压坯的点火温度和实际所达到的最高温度均高于相应的未保温压坯。合成产物的XRD结果表明:200℃保温压坯的合成产物由TiC和Fe组成,而未保温压坯的合成产物中除了TiC和Fe外,还残留有少量Fe2Ti相。
CSP薄板坯表面纵裂原因及防止措施
洪兵雄, 毛新平, 柴毅忠, 朱伯平
2004, 25(2): 57-61.
摘要:
薄板坯表面纵裂是CSP连铸连轧生产线上一个严重的质量缺陷,通过对其产生原因的分析,提出控制废钢质量、钢水成分、钢水浇注过热度、结晶器保护渣、结晶器循环水水质、结晶器与扇形段等设备状态、浸入式水口的安装精度,及保证浇注温度与拉速的匹配关系,可有效控制纵裂缺陷的发生,使纵裂纹比例稳定在0.4%以下。
[S]对低合金洁净钢强度与冲击韧性的影响
赵增武, 王新华, 常国威
2004, 25(2): 62-65.
摘要:
对[P]+T[O]+[N]<80×10-6的低合金洁净钢中[S]对钢板强度与冲击韧性的影响进行了实验研究。研究发现,[S]低于50×10-6时,钢板强度随[S]增加而降低;而当[S]高于50×10-6时,[S]含量的变化对钢板的强度影响不大;钢板韧脆转变温度随[S]降低而降低,试样长度方向和宽度方向的韧脆转变温度间的差距随[S]的降低而减小,但[S]减少到10×10-6以下时,其差距仍高达16℃。
理化检验
冷轧薄板表面粗糙度微观形貌的测试分析
唐静
2004, 25(2): 66-70.
摘要:
对喷丸毛化、电火花毛化、激光毛化三种工艺处理后的轧辊轧制的冷轧薄板,由GBS-60杯突试验机进行冲压成形,用扫描电镜进行了观察分析,对比其变形前、后的微观表面粗糙度形态特征。结果表明,扫描图像与测试的粗糙度参数值相吻合,并能形象、直观地反映出粗糙度的均匀性;从变形后的扫描图像可以分析钢板的塑性变形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