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核心期刊

SCOPUS 数据库收录期刊

中国科技核心期刊

美国《化学文摘》来源期刊

中国优秀冶金期刊

美国EBSCO数据库收录期刊

RCCSE中国核心学术期刊

美国《剑桥科学文摘》来源期刊

中国应用核心期刊(CACJ)

美国《乌利希期刊指南》收录期刊

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统计源刊

俄罗斯《文摘杂志》来源期刊

优秀中文科技期刊(西牛计划)

日本《科学技术文献数据库》(JST)收录刊

留言板

尊敬的读者、作者、审稿人, 关于本刊的投稿、审稿、编辑和出版的任何问题, 您可以本页添加留言。我们将尽快给您答复。谢谢您的支持!

姓名
邮箱
手机号码
标题
留言内容
验证码

2019年  第40卷  第2期

钒钛分离与提取
循环冶金工艺的开发与应用
王学文, 葛奇, 杨明鄂, 王明玉, 王兴明, 孟钰麒, 高大雄, 刘彪
2019, 40(2): 1-7. doi: 10.7513/j.issn.1004-7638.2019.02.001
摘要:
循环冶金工艺是指,既可经济高效提取有价金属,又能实现工艺过程所用的化工原料及水的循环利用的冶金工艺,是从源头上减少或避免“三废”产生的冶金工艺。随着国家经济转型发展,生态文明建设及环境保护工作的深入进行,冶炼行业面临严峻的挑战,许多传统冶金工艺不得不转型升级。以钒渣提钒液分离回收钒铬及碳酸钠,硝酸退镀液分离回收铜和硝酸,及铜电解液自净化分离回收砷、锑、铋为例,介绍循环冶金工艺的开发与应用。
高铬钒渣浸出行为研究
彭浩, 吴倩, 王李连, 李港, 周玉桔, 成钦哲, 刘作华, 陶长元
2019, 40(2): 8-12. doi: 10.7513/j.issn.1004-7638.2019.02.002
摘要:
高铬钒渣中钒和铬主要以尖晶石结构存在,难以直接溶出。试验以CaF2和MnO2作为助浸剂,对高铬钒渣的酸性湿法浸出过程进行强化。研究了CaF2用量、MnO2用量和反应时间等反应参数对钒铬浸出率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在酸性条件下,低价钒和铬难以直接溶出,浸出率只有38.47%和14.72%。CaF2的加入可以破坏高铬钒渣表面的硅氧化合物结构,使得低价的钒和铬释放出来,与体系中的MnO2反应被氧化溶出。适当延长反应时间,使各反应物充分接触,可以提高钒和铬的浸出率。在CaF2和MnO2的辅助浸出过程中,钒和铬的浸出率可以提高到62.08%和29.56%。
纳米二氧化钛热处理过程研究
吴健春
2019, 40(2): 13-17. doi: 10.7513/j.issn.1004-7638.2019.02.003
摘要(458) PDF(20)
摘要:
以四氯化钛为原料,采用碱中和法制备水合二氧化钛,然后在不同温度下热处理分别制备锐钛型纳米二氧化钛和金红石型纳米二氧化钛。采用拉曼光谱、XRD和紫外可见光谱等手段分析了热处理过程对样品的晶体结构、比表面积、微孔体积、紫外吸收光谱等性能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未经热处理的样品存在氧空位缺陷,具有较大的晶格畸变,随着热处理温度的提高,样品晶粒尺寸从6 nm逐渐长大至70 nm,比表面积从186 m2·g-1减少至5.6 m2·g-1,总孔体积从0.085 cm3·g-1减小至0.001 3 cm3·g-1,晶型由无定型向锐钛型和金红石相逐步转化,晶格畸变逐渐减小。在600℃以下热处理样品为锐钛型,在6...
采用判灰仪判定水解灰点的应用研究
路瑞芳, 刘婵
2019, 40(2): 18-24. doi: 10.7513/j.issn.1004-7638.2019.02.004
摘要:
采用分光光度法表征硫酸法钛白水解变灰过程,利用自主研发的灰点在线判定仪,针对外加晶种水解工艺,研究了一定波长范围内扫描波长和稀释比的变化对灰点透过率的影响,确定了较佳的扫描波长和稀释比。进一步对比研究了判灰仪和人工判定灰点对水解过程控制水平和过程能力的影响。结果表明,采用自主研发的判灰仪代替人工判灰,能够显著提升水解过程的控制水平和过程能力。
氯化法钛白氧化反应器结疤机理和除疤方法研究
周艾然
2019, 40(2): 25-30. doi: 10.7513/j.issn.1004-7638.2019.02.005
摘要:
氧化反应工艺是氯化法钛白的关键技术,而结疤是制约氧化反应器长周期运行的瓶颈,掌握结疤产生的症结是延长氧化反应器运行周期的基础和关键。以气相氧化法制备金红石型TiO2的氧化反应器生产现场疤料检测结果为基础,通过开展仿真计算和结疤模拟试验,对氧化反应器的结疤机理进行了分析,并结合国内现行大型氧化反应器的设计结构,提出了氧化反应器防疤优化措施。
钒市场分析与石煤提钒工艺进展
胡艺博, 叶国华, 王恒, 左琪, 谢禹
2019, 40(2): 31-40. doi: 10.7513/j.issn.1004-7638.2019.02.006
摘要:
我国钒产量居世界第一,由于近年来钒价出现上涨,市场前景较为乐观,预计这将极大地促进石煤提钒产业的发展。石煤作为我国优势的钒矿资源,一直未能得到充分的开采利用,需要先进工艺的研发为行业提供支撑。针对传统提钒工艺的不足,从流程上对石煤提钒的工艺进展进行了归纳和分析:钙化焙烧能实现绿色生产,但缺点是选择性较差;空白焙烧污染和生产成本最低,但酸耗高、浸出时间长、酸浸液杂质含量较多;直接酸浸工艺具有能耗低、污染小、浸出指标高的优点,但硫酸消耗大、浸出时间长、对设备耐腐蚀性要求高;低温硫酸化焙烧工艺具有能耗低、污染小、效率高等优点,但技术尚不成熟;其他类型的先进工艺(如超声波和微波技术、循环流化床设备、微...
钒钛材料与应用
电铝热还原法制备的钛铝合金真空磁悬浮精炼研究
李军, 吴恩辉, 杨绍利, 侯静, 徐众, 黄平, 马兰, 蒋燕, 刘黔蜀
2019, 40(2): 41-49. doi: 10.7513/j.issn.1004-7638.2019.02.007
摘要:
真空磁悬浮精炼TiAl合金理论及试验研究表明:提高真空度和增大加热电流有利于降低合金中氧含量,但是Al元素挥发严重,精炼过程剧烈,不利于合金成分控制和渣夹杂物去除。加热电流60 A,真空度400 Pa (通入氩气),精炼时间30 min条件下,合金中大颗粒的渣夹杂物得到有效去除,相同工艺条件下,精炼两次后,合金中O含量降低到0.50%,N含量降低到0.55%。精炼两次后得到的TiAl合金的组织为近层片组织,由γ和α2组织构成,主要物相由TiAl、Ti2AlN和Ti2Al相组成,得到了目标TiAl合金的微观组织和相组成。该工艺制备的TiAl合金为室温脆性断裂,弯曲强度为258 MPa,维氏硬度(...
钛酸锂材料的制备及电极配方研究
李旺, 刘佳丽
2019, 40(2): 50-54. doi: 10.7513/j.issn.1004-7638.2019.02.008
摘要(233) PDF(14)
摘要:
采用高温固相法制备了钛酸锂负极材料,通过XRD、SEM测试方法,对制备的钛酸锂材料进行物相分析与形貌表征。运用三种不同电极配方组装成扣式电池,对电极的容量、倍率、循环、交流阻抗进行测试,发现LTO-1电极电化学性能最好,1 C倍率循环100次容量保持率为97.7%,8 C倍率放电容量可达147.7 mAh/g。
锌盐类钛白初品浆料黏度研究
王海波, 李礼, 罗志强, 吴小平, 刘勇
2019, 40(2): 61-65. doi: 10.7513/j.issn.1004-7638.2019.02.010
摘要:
针对锌盐类钛白初品浆料浓度高时黏度大的问题,系统研究了盐处理剂加量、初品S含量、表面活性剂、浆料温度、pH和温度等因素对钛白初品浆料黏度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随着钾盐的增加,浆料黏度先增加后减少,随着锌盐加量的增加,浆料黏度逐渐减少,随着磷酸盐加量的增加,浆料黏度增加;初品中S含量越低,浆料黏度越低;高分子表面活性剂相对常用小分子表面活性剂的初品浆料黏度低;雷蒙磨研磨方式相对辊压磨研磨方式的初品浆料黏度略有降低,表面活性剂的加量越多则浆料黏度越低;浆料浓度高,则浆料黏度大,浆料温度高,则浆料黏度越低;随着pH的增加,浆料黏度先减少后增加。该研究为降低锌盐类钛白初品浆料黏度提供了技术指导。
高应变速率锻造含钛机械壳体镁合金的组织与性能
童伊琳
2019, 40(2): 66-70,78. doi: 10.7513/j.issn.1004-7638.2019.02.011
摘要:
进行了不同钛含量AZ80Ti含钛机械壳体镁合金试样的高应变速率锻造试验,并进行了显微组织和力学性能测试比较和分析。结果表明:钛含量、锻造温度和应变速率均对试样显微组织和力学性能产生重要影响。随钛含量从0.4%增大到1.2%、应变速率从50 s-1增大到125 s-1时,试样平均晶粒尺寸先减小后基本不变,力学性能先提高后基本不变;随锻造温度从300℃增加至340℃,试样平均晶粒尺寸先减小后增大,力学性能先提高后下降。钛含量0.8%时试样的抗拉强度和屈强强度较钛含量0.4%时分别增加31 MPa、29 MPa;320℃锻造时试样的抗拉强度和屈强强度较300℃锻造时分别增加了38 MPa、39 MP...
TC4钛合金电子束焊接接头在盐酸中的腐蚀行为研究
蒋睿, 敖进清
2019, 40(2): 71-78. doi: 10.7513/j.issn.1004-7638.2019.02.012
摘要:
电子束焊相较于传统的焊接更适宜于钛合金,但焊接接头的腐蚀行为几乎未见报道,制约了其发展应用。采用金相、电子显微镜和X射线衍射仪分析了焊接接头组织,并采用电化学方法,分别研究了焊接接头整体、焊缝区域、母材区域在1 mol/L HCl介质中的耐蚀性能及腐蚀行为。结果表明:焊接接头母材组织由等轴α相与间隙中的β相组成,热影响区域由原始α相、β相与α’相组成,焊缝组织基本为单一α’相。焊缝耐蚀性能较母材更佳,焊接接头整体的耐蚀性能较母材差。随浸泡时间的增加,所有试样均经过了活性溶解、钝化膜产生和点蚀产生和发展的过程。浸泡后试样表面均产生了蚀孔,耐蚀性能急剧下降。
资源环境与节能
废SCR钛基脱硝催化剂铝热还原重熔制备含铬钛铝基合金的试验研究
朴荣勋, 马兰, 杨绍利, 曹代鹏
2019, 40(2): 79-86. doi: 10.7513/j.issn.1004-7638.2019.02.013
摘要:
首次利用废选择性催化还原(SCR)脱硝催化剂为原料,采用铝热还原—重熔法进行了Ti-Al基合金制备的试验研究,并通过添加不同含量的Cr元素,研究Cr对合金微观组织、物相组成及性能的影响。通过X射线衍射(XRD)和能谱(EDS)分析,发现未添加Cr元素的合金中所观察到的相主要由Ti0.8V0.2Al3、TiAl2、Ti3Al、TiAl等钛铝金属间化合物,Ti5Si3、TiSi2等钛硅化合物,CaAl4O7、Ca2AlSiO5.5等氧化物组成。添加Cr元素可降低高铝型钛铝化合物的形成,减少钙铝氧化物含量,形成含铬元素的Ti0.25Cr0.08Al0.67相,增加Ti3Al与TiAl类物相的生成。通...
废弃脱硝催化剂直接合金化的热力学计算和动力学研究
陈广玉, 康嘉龙, 吴世杰, 彭军, 刘丽霞, 张芳, 安胜利
2019, 40(2): 87-91. doi: 10.7513/j.issn.1004-7638.2019.02.014
摘要:
运用热力学软件Factsage 7.1计算了废弃脱硝催化剂直接合金化过程中还原温度以及TiO2-CaO-CaF2-Na2O-SiO2渣系中配铝量对还原效果的影响。还原温度1 550℃后钢中单质钛不再升高,但钛氧化物的含量随温度升高而持续升高;在1 600℃,钢中Ti含量随着配铝量增加而增加,铝渣比0.4左右时,钛含量可以达到最大值4.25%。铝还原废弃脱硝催化剂的反应在923℃左右发生,属于液—固反应。利用Freeman-Carroll法计算了废弃脱硝催化剂直接合金化还原过程的动力学参数,得出表观活化能E=243.33 kJ/mol,反应级数n=0.13。
白马粗渣钛回收试验研究
保斌莉
2019, 40(2): 92-96. doi: 10.7513/j.issn.1004-7638.2019.02.015
摘要:
白马粗渣年产量130万t,TiO2平均品位约3.09%,目前直接排入尾矿库,造成资源浪费。在实验室采用ZCLA进行预先抛尾,抛尾精矿采用“磨矿除铁—强磁—螺旋—磨矿除铁—强磁—浮选”流程进行钛回收试验,获得了产率0.47%、TiO2品位46.06%、TiO2回收率7.18%的钛精矿,为白马粗渣钛回收提供了技术依据。
钒钛磁铁矿选钛浮选机动力学特性分析
樊学赛, 陈俊, 史帅星, 王文超, 刘万峰
2019, 40(2): 97-101. doi: 10.7513/j.issn.1004-7638.2019.02.016
摘要:
强磁—浮选流程逐渐成为攀西地区钒钛磁铁矿选矿的最佳工艺流程,选钛浮选流程的给矿源于选铁后的尾矿,钛浮选流程具有TiO2入选品位高、矿浆浓度高(50%~65%)、矿石比重大、粒度粗等特点,钛浮选入浮浓度高,对空气分散提出了挑战。针对四川龙蟒矿冶有限责任公司二选厂钛浮选流程,研究了选钛浮选机的动力学特性。经测试浮选机内轴向分散及横截面上空气分散效果良好。钛浮选由于入选品位高、粒度粗,粗粒级目的矿物易碰撞粘附,但粗粒级矿化气泡上升运输过程中脱落概率大。浮选机内存在较为明显的矿浆分层现象,距溢流堰1 700 mm深度以下矿浆浓度在50%以上,距溢流堰1 200 mm范围内浓度均小于30%,近溢流堰区域...
钢铁冶金与材料
烟煤包覆磁铁矿粉的还原行为分析
郝素菊, 孙天昊, 蒋武锋, 张玉柱, 兰吉然
2019, 40(2): 102-106. doi: 10.7513/j.issn.1004-7638.2019.02.017
摘要:
为了抑制铁矿粉在流化态还原过程中发生粘结失流,采用了烟煤包覆磁铁矿粉的方法。针对还原过程中矿粉形貌研究了烟煤包覆磁铁矿粉的还原行为,对不同温度下烟煤包覆磁铁矿粉的还原试样进行了SEM、EDS、XRD表征,并进行了对比分析。结论证实了升温可以有效提高固体碳与铁矿粉的反应进程,以及烟煤碳包覆磁铁矿粉可以有效地抑制铁晶须的生成。
基于IMCT理论的轴承钢精炼渣系碱度模型
雷家柳, 李德胜, 朱航宇
2019, 40(2): 107-111. doi: 10.7513/j.issn.1004-7638.2019.02.018
摘要:
针对轴承钢精炼过程中全氧含量的控制问题,基于熔渣分子与离子共存理论(IMCT),建立了CaO-SiO2-MgO-Al2O3-FeO精炼渣系在1 853 K时炉渣最适碱度的计算模型,并对该渣系最适碱度的影响因素进行了讨论分析。结果表明:①在不同的FeO含量时,NFeO均在碱度为3左右时出现最大值,最适碱度基本不随FeO含量的变化而改变。②MgO含量对最适碱度有较大的影响。随着MgO含量的增加,最适碱度呈减小的趋势。③Al2O3含量对最适碱度的影响与MgO相反,随着Al2O3含量的增加,最适碱度明显增大。
吸附杆对不同脱氧方式钢液水口内夹杂物去除的影响
赵定国, 张福君, 王育飞, 王书桓
2019, 40(2): 112-116. doi: 10.7513/j.issn.1004-7638.2019.02.019
摘要:
通过热态试验,对比研究了铝、钛脱氧条件条件下吸附杆对钢液中杂质的吸附效果。试验结果表明,从单位面积夹杂物个数、面积比率、吸附速度三方面,镁钙质吸附杆对不同脱氧方式钢液中夹杂物均有较强吸附能力。钛脱氧钢液中夹杂物面积比率减小最大,吸附杆进行夹杂物吸附试验效果最好,试样中部、边部单位面积夹杂物个数与原脱氧钢锭相比降低了27.10%、32.55%,面积比率降低了51.58%、54.97%。
取向硅钢连铸过程的凝固偏析模型计算
刘磊, 乔家龙, 郭飞虎, 项利, 仇圣桃
2019, 40(2): 117-120. doi: 10.7513/j.issn.1004-7638.2019.02.020
摘要:
以Clyne-Kurz方程为基础建立了取向硅钢连铸过程的微观偏析模型,研究了取向硅钢连铸凝固过程中溶质元素在液相中的偏析规律。通过比较连铸凝固过程中锰和硫实际活度积和平衡活度积的关系,确定了MnS的析出条件。结果表明:二次枝晶间距随着冷却速率的增加而减小,柱状晶区域二次枝晶间距为191.3μm,元素的分配系数越小,其偏析程度越大,并且溶质偏析程度随着固相率的增加而增大,当凝固分数达到0.997时,MnS开始析出。
M-EMS搅拌强度对重轨钢均质性及凝固组织的影响
李红光, 陈天明, 杨文中, 陈亮, 陈雄, 曾武
2019, 40(2): 121-126. doi: 10.7513/j.issn.1004-7638.2019.02.021
摘要:
试验对比研究连铸M-EMS不同搅拌强度对U75V (RH340)重轨钢均质性的影响。结果表明:无搅拌试验铸坯均质性最优,C元素偏析度极差为0.13~0.20,标准均方差为0.027~0.048;Mn元素偏析度极差为0.04~0.06,标准均方差0.012~0.014,负正偏析交替不明显,最大正偏析集中于铸坯中心区域,铸坯柱状晶发达;强搅拌(380×10-4 T)试验铸坯等轴晶比例高,晶粒尺寸小,C元素负正偏析交替明显。强搅拌(380×10-4 T)试验铸坯轧制钢轨轨头C元素偏析度极差0.08,弱搅拌(220×10-4 T)为0.05,无搅拌为0.03;强搅拌(380×10-4 T)试验铸坯轧制...
振动不同步对结晶器内铸坯应力影响有限元分析
关丽坤, 吴亚宾, 任学平
2019, 40(2): 127-131. doi: 10.7513/j.issn.1004-7638.2019.02.022
摘要:
基于实测连铸结晶器振动曲线数据,分析结晶器两侧振动不同步的运动特性,并利用Ansys软件对结晶器振动过程进行有限元模拟,获得铸坯应力分布。结果表明结晶器在振动过程中发生相对转动,对铸坯产生相对挤压和偏离;铸坯窄面和角部区域受结晶器相对挤压影响,随离弯月面距离增大,其应力增大;在相对挤压时,铸坯底端角部应力受结晶器相对位移和转动影响,随结晶器相对转动角位移增大和相对位移减小,铸坯应力增大。
Al2O3对CaO-Fe2O3熔体结晶矿物组成及显微结构的影响
杨楠, 郭兴敏
2019, 40(2): 132-136. doi: 10.7513/j.issn.1004-7638.2019.02.023
摘要:
通过在CaO-Fe2O3熔体中添加Al2O3,研究了不同Al2O3含量对CaO-Fe2O3熔体结晶矿物组成及显微结构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随着Al2O3含量的增加,CaO-Fe2O3-Al2O3熔体结晶产物中铁酸一钙含量减少。当Al2O3含量达到3%时,铁酸二钙与富铁铁酸钙从熔体中结晶,二者含量随Al2O3含量的增加而增加。随着Al2O3含量的增加富铁铁酸钙的显微结构向细条状转变。同时,熔体黏度随着Al2O3含量增加而增加,当Al2O3含量超过5%时,熔体内铁酸钙结晶受到显著抑制。
低碳高钒铁水复吹提钒的动力学模拟
赵志民, 罗林根, 邸久海, 庞建明, 方建锋, 黄晓丽, 张强
2019, 40(2): 137-143. doi: 10.7513/j.issn.1004-7638.2019.02.024
摘要:
构建了耦合反应模型,此模型包括传氧模型和渣金界面反应模型,可模拟低碳高钒铁水复吹提钒的动力学特征。由模拟结果可知,在顶吹强度为2.0 m3/(min·t)时,最佳冷料加入量为50 kg/t,此时吹氧9 min后,熔池温度为1 410℃,铁液钒含量由1.2%至0.04%。
高强度热轧耐候钢的钒析出行为与时效性能研究
刘庆春, 吴林, 郑之旺, 雍岐龙
2019, 40(2): 144-148,155. doi: 10.7513/j.issn.1004-7638.2019.02.025
摘要:
结合攀枝花现有的资源特点,针对性地进行含V高强度耐候钢研究。采用热模拟试验、相分析、拉伸试验等方法,研究了不同工艺条件下钒氮微合金化高强耐候钢的V析出行为及时效性能。研究表明:随N含量的增加,不同温度卷取的试验钢中V的析出比例明显高于对比钢,增N后V析出量明显增加,并且在冷却过程中V析出趋势增加;随V/N值的升高,AI值降低,当V/N低于3.5时对时效性能不利。通过研究,确定了450 MPa级高强度耐候钢关键控制参数,考虑晶粒细化和沉淀强化的综合作用,试验钢的最佳卷取温度为650℃;考虑到N对时效指数的影响,钒氮微合金化高强耐候钢中的V/N值控制略高于V与N理想化学配位数(3.64),试验钢的...
45号钢中镁铝尖晶石夹杂物诱导晶内铁素体析出形成机理研究
许莹, 赵博, 田博, 王星, 付景昌
2019, 40(2): 149-155. doi: 10.7513/j.issn.1004-7638.2019.02.026
摘要:
以热力学基本原理和错配度理论为基础,计算分析45号钢内镁铝尖晶石的形成过程,在45号钢的液相线温度下,钢液中的氧活度一定的情况下,氧化铝会优于氧化镁生成,并且计算了铝元素一定的情况下,只要有微量的镁就可以生成镁铝尖晶石夹杂物。并通过二维错配度的计算证明了镁铝尖晶石和晶内铁素体的匹配关系良好,容易形成共格结构,为晶内铁素体的析出提供了良好的基底面。
板料表面摩擦系数均匀性对扩孔试验的影响
王亮赟
2019, 40(2): 156-160. doi: 10.7513/j.issn.1004-7638.2019.02.027
摘要:
应用Dynaform软件对扩孔试验进行数值模拟,研究板料表面摩擦系数的变化对扩孔试验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板料与模具的摩擦系数增大,扩孔率减小,最终在凸模圆角壁部出现开裂。板料单面润滑可以降低试验所需的成形力,提高扩孔率。板料单面单边润滑扩孔时孔径会向摩擦系数小的一侧偏移;两边摩擦系数差距过大时,会导致在摩擦系数较大的一侧圆角壁部开裂。
高端家电用热镀锌耐指纹钢板产品开发
胡华东, 李洪翠, 高广洲, 查凯, 张磊, 王乐
2019, 40(2): 161-165. doi: 10.7513/j.issn.1004-7638.2019.02.028
摘要:
通过合理设计光整、辊涂、烘干工艺,将钝化液成膜机理和钢板自身特性完美结合,开发出满足耐蚀性、耐高温黄变性、耐脱脂磷化性、耐碱脱脂性、耐溶剂性、耐指纹性、涂装性能、皮膜附着力优良的高端家电用热镀锌耐指纹钢板;通过试验设计,建立了基板粗糙度、膜厚、耐蚀性的对应关系,使耐腐蚀性、导电性和耐高温黄变性三项指标都能满足技术要求,产品广泛用于制作电脑机箱、服务器、影视音响、自动办公系统等高端家电外板件,目前已具备稳定批量供货能力。
提Si降Mn改善50WG470高磁感电工钢性能
潘振东, 林媛, 顾祥宇, 张文康
2019, 40(2): 166-170. doi: 10.7513/j.issn.1004-7638.2019.02.029
摘要:
采用提Si降Mn的成分设计,进行高磁感无取向电工钢50WG470性能改善试验。50WG470原成分为1.4% Si-0.3% Al-0.8% Mn,试验钢成分为1.8% Si-0.3% Al-0.2% Mn。两种成分钢采用相同的工艺制度。试验结果表明,成分调整后,50WG470磁感B50提高0.003 T,铁损P1.5/50降低0.15 W/kg,屈服、抗拉强度提升20 MPa左右。试验钢常化卷晶粒尺寸明显较对比钢大,从而导致其γ纤维织构相对较弱、高斯织构相对较强。无取向硅钢常化卷晶粒尺寸对成品卷晶粒尺寸的影响不大,试验钢较对比钢成品晶粒尺寸差异不明显。Si元素较Mn元素对无取向硅钢的固溶强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