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核心期刊

SCOPUS 数据库收录期刊

中国科技核心期刊

美国《化学文摘》来源期刊

中国优秀冶金期刊

美国EBSCO数据库收录期刊

RCCSE中国核心学术期刊

美国《剑桥科学文摘》来源期刊

中国应用核心期刊(CACJ)

美国《乌利希期刊指南》收录期刊

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统计源刊

俄罗斯《文摘杂志》来源期刊

优秀中文科技期刊(西牛计划)

日本《科学技术文献数据库》(JST)收录刊

留言板

尊敬的读者、作者、审稿人, 关于本刊的投稿、审稿、编辑和出版的任何问题, 您可以本页添加留言。我们将尽快给您答复。谢谢您的支持!

姓名
邮箱
手机号码
标题
留言内容
验证码

2006年  第27卷  第4期

新工艺新技术
低温下碳还原氧化铁的催化机理研究
郭培民, 赵沛, 张殿伟
2006, 27(4): 1-5.
摘要:
通过碳的气化反应、气体还原氧化铁以及碳粉还原氧化铁试验,探明了氧化铁的催化还原机理。加入催化剂后,碳的气化反应速率和铁矿的还原速率提高,并表现出相似的变化规律,K2O3和Na2CO3的催化效果明显优于CaCO3的催化效果。对于气化反应和氧化铁的还原反应,催化剂的加入等同提高了碳的活性,由于碳活性的提高,加速了碳的气化反应进行,促进了氧化铁还原中的间接还原反应和直接还原反应,最终加速了氧化铁的还原反应。
方坯二冷末端电磁搅拌参数的研究
王彪, 谢植, 林国强, 纪振平, 刘文红, 贾光霖
2006, 27(4): 6-9,24.
摘要:
结合南京钢铁股份有限公司电炉厂方坯连铸机的生产实际,用数学模型初步计算凝固末端的坯壳厚度,在二次冷却区末端对铸坯进行射钉实验,利用射钉结果对数学模型进行修正。通过一定拉速下、一定钢种的温度场的计算,找出液芯为Ø35~Ø55mm的位置,确定将末端电磁搅拌器安装在距弯月面8m处。调整电磁搅拌的电流和频率,在冷态状态下测试末端电磁搅拌器不同位置处的磁感应强度,并计算不同电流和频率下的电磁力大小,从测试及计算结果确定电流为550 A,频率为13 Hz时的参数为最佳搅拌参数。
小方坯结晶器电磁搅拌磁场测试与分析
周亮, 唐萍, 李永祥
2006, 27(4): 10-13.
摘要:
对重钢小方坯结晶器电磁搅拌磁场进行了测试,分析了其磁场特性,总结了磁场随电流与频率的变化规律及磁场的空间位置分布特点。并计算出工作温度下理论最佳搅拌频率为4 Hz。分析结果对结晶器电磁搅拌工艺参数优化具有指导意义。
重轨钢连铸结晶器电磁搅拌技术应用研究
陈永, 杨素波, 黎建全, 陈绿英
2006, 27(4): 14-20,24.
摘要:
针对大方坯连铸机投产初期重轨钢连铸电磁搅拌冶金效果不明显的问题,开展了优化重轨钢连铸结晶器电磁搅拌工艺参数的现场试验,对比研究了电磁搅拌电流强度对重轨钢铸坯中心疏松、中心偏析、等轴晶率等内部质量的影响,制定了满足攀钢重轨钢连铸工艺要求的电磁搅拌工艺制度。生产应用表明,重轨钢连铸坯内部质量明显提高,铸坯中心区等轴晶率由18.8%增至36.2%,中心疏松≤1.5级,中心偏析≤1.0级,中心缩孔≤1.0级,中心碳偏析指数≤1.05,连铸坯轧成重轨的内部质量和力学性能能够满足350 km/h高速铁路用钢轨的要求。
试验研究
卷取温度对Ti-IF钢热轧卷组织和性能的影响
郑之旺, 陈杰, 周丹
2006, 27(4): 21-24.
摘要:
对不同卷取温度生产的典型成分的Ti-IF钢热轧卷进行了显微组织、织构和力学性能测试,研究了卷取温度对其组织和性能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试验钢热轧卷具有细小的铁素体晶粒,晶粒度在11.0级左右,卷取温度对铁素体晶粒度无显著影响;热轧卷表现为较强的择优取向,在{115}〈110〉、{223}〈110〉和{332}〈110〉附近的取向分布密度较高,且不随卷取温度的升高而发生变化,但随着卷取温度的升高,热轧卷晶粒均匀性提高,上述取向的密度都降低;随着卷取温度的升高,强度降低,但延伸率表现为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
硅镇静钢脱硫渣系的实验室研究
郝宁, 王海涛, 王新华, 李宏, 王万军
2006, 27(4): 25-28.
摘要:
钢包炉精炼脱硫过程中顶渣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对硅镇静钢冶炼,为防止钢液回铝,特选择不含铝的脱硫合成渣系CaO-SiO2-CaF2,实验室研究结果表明:初渣成分为CaO 66%、SiO2 17%、CaF2 15%、Si 2%的渣系熔化温度最低,化渣最快,脱硫速度最高,10 min就把硫从0.008%降到0.001%,脱硫效率高,能满足高效连铸的要求。
钒微合金化高强钢电炉炼钢工艺研究
毛新平, 陈学文, 李烈军, 许传芬, 庄汉洲, 严旭昌
2006, 27(4): 29-33.
摘要:
基于电炉流程工艺的特点,发挥电炉钢N含量高的优势,在钢中加入VN合金进行V微合金化处理,控制钢水中[0]小于0.025%,[S]小于0.005%,采取提高VN合金收得率的工艺措施,使V的收得率在90%以上,加入VN合金N的收得率在60%~70%,充分发挥了V晶粒细化和沉淀强化的作用,成功开发了V微合金化屈服强度550 MPa级的高强度热轧钢板。
X60管线钢再结晶和过冷奥氏体连续冷却相变行为的研究
彭海红, 陈晔, 李国宝, 栾玉武
2006, 27(4): 34-37.
摘要:
利用双道次压缩试验,在Gleeble-1500热模拟机上测定了X60管线钢的静态再结晶曲线。利用膨胀法,结合金相法,测定了X60不同冷却速度下连续冷却转变的膨胀曲线,获得了该钢的连续冷却转变曲线(动态CCT曲线);研究了X60管线钢的连续冷却过程中奥氏体转变过程及转变产物的组织;另外,通过对再结晶和CCT曲线的分析,为现场控轧控冷工艺的制定提供了参考依据。
技术探讨
V2O5直接合金化的热力学分析
周勇, 李正邦
2006, 27(4): 38-42.
摘要:
运用HSC软件对V2O5直接合金化过程中V2O5和还原剂构成的多元、多相复杂反应体系进行还原成分的计算和分析。热力学计算结果表明,V2O5碳热还原产物是V的碳化物;硅热还原体系中需配加CaO;铝热还原可以得到99%的还原率,Al的还原能力比C和Si都要强。V2O5的硅铝热复合还原用少量的Al可得到高的还原率。计算结果与工业实践中电硅热法冶炼钒铁反映的热力学规律一致。
钒对高氮钢形变诱导相变的影响
张开华, 雍岐龙
2006, 27(4): 43-47.
摘要:
通过实验室模拟试验,研究了高氮钒钢的金相组织和形变诱导铁索体体积分数,分析了钒对高氮钒钢形变诱导相变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钒的加入促进了形变诱导铁素体相变,细化了铁素体晶粒,提高了形变诱导铁索体体积分数。
硫化物对W6Mo5Cr4V2冷轧芯辊疲劳裂纹萌生的影响
徐建兵, 余际星, 苏凯
2006, 27(4): 48-52.
摘要:
硫化物夹杂对疲劳裂纹源萌生的影响有正负二重性。分析了硫化物形状、尺寸、分布和力学性能对高速钢W6Mo5Cr4V2冷轧芯辊疲劳断裂的作用。认为质软硫化物能够对脆性夹杂物起到包裹、缓冲过渡作用,减缓硬脆非金属夹杂物对基体产生的嵌镶应力,阻止疲劳裂纹的萌生。但其对基体的割裂作用依然存在。
综述
新型汽车用高强度钢的应用现状与发展趋势
苏凯, 余际星, 徐建兵
2006, 27(4): 53-57,62.
摘要:
对先进的高强度钢及其在汽车工业中的应用进行了评述,详细介绍了几种高强度钢,如烘烤硬化钢、双相钢、相变诱发塑性钢等的原理、成分、性能特点以及目前的应用现状与开发进展状况。简述了高强度钢板在成形中所遇到的延伸凸缘性和弯曲成形性有所降低、回弹和弯曲开裂现象增多等问题,指出应把高强度钢板研究与对应的成形应用技术研究结合起来。还简述了国内外在高强度钢板上的研究方向,即在进一步提高强度、降低车重的同时,综合考虑安全、成形等因素,通过更多的新的强化机制来提高强韧性。
理化检验
钛合金中钒元素看谱分析方法研究
刘平, 刘浩新
2006, 27(4): 58-62.
摘要:
使用光栅看谱镜和棱镜看谱镜研究了钛合金中V元素看谱分析用可见光谱线特征,计算机模拟了V和Ti元素的可见光谱图,摄制了彩色图谱。研究了钛合金中V元素的V437.92nm、V459.41 nm和V485.15 mm等分析谱线组的特征,给出了分析用谱图和半定量分析用强度标志。研究了钛合金中V元素的看谱分析方法,进行了牌号鉴别应用研究。结果可用于钛合金和其他合金中V元素的定性分析、半定量分析,满足生产现场材料牌号鉴别的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