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核心期刊

SCOPUS 数据库收录期刊

中国科技核心期刊

美国《化学文摘》来源期刊

中国优秀冶金期刊

美国EBSCO数据库收录期刊

RCCSE中国核心学术期刊

美国《剑桥科学文摘》来源期刊

中国应用核心期刊(CACJ)

美国《乌利希期刊指南》收录期刊

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统计源刊

俄罗斯《文摘杂志》来源期刊

优秀中文科技期刊(西牛计划)

日本《科学技术文献数据库》(JST)收录刊

留言板

尊敬的读者、作者、审稿人, 关于本刊的投稿、审稿、编辑和出版的任何问题, 您可以本页添加留言。我们将尽快给您答复。谢谢您的支持!

姓名
邮箱
手机号码
标题
留言内容
验证码

2003年  第24卷  第1期

综述
钛工业的现状和未来
邓国珠, 王向东, 车小奎
2003, 24(1): 1-7.
摘要:
论述了国内外钛资源概况以及钛矿、富钛料、钛白和金属钛的生产现状。针对我国加入WTO所面临的形势,探讨了促进我国钛工业发展应采取的相应措施。重点阐述了加强钛白后处理技术研究,大力促进硫酸法钛白产品高档化,并加快氯化法钛白技术研究和产业化进程,逐渐改变高档钛白依赖进口的局面以及加快金属钛发展步伐,尽快与国际同行接轨等观点。
试验研究
钛铁矿选择氯化法制取人造金红石的热力学与动力学
温旺光
2003, 24(1): 8-15.
摘要:
研究了钛铁矿选择氯化制取人造金红石反应的Fe-Ti-C-O2-Cl2系平衡图,计算了氧与某些氯化物相互作用的自由能变化,采用"通氧一步选择氯化法",解决了选择氯化"自热"反应持续进行的技术关键。对反应参数进行了实验室、半工业和工业化生产试验研究,研究证明:选择氯化过程的动力学模型是"固体颗粒粒度保持不变的缩核反应模型",动力学区的活化能为34.33kJ/mol;扩散区的活化能为0.80kJ/mol。研究开发的无筛板沸腾氯化炉可以长期稳定地连续运转,生产出的人造金红石品位为92.10%,经摇床和磁选,品位达到95%,床层单位炉产能达12.4t/(m2·d)。该工艺和设备已成功地应用于工业生产。
U71Mn 75 kg/m 重型钢轨的性能研究
纪绯绯
2003, 24(1): 16-20.
摘要:
研究了U71Mn75kg/m重型钢轨钢的等温转变曲线及连续冷却曲线,发现将冷却速度控制在8~2℃/s之间,可获得强度高、耐磨性好的珠光体;通过与U7460kg/m钢轨的对比试验可知,在二者实物疲劳强度相近的情况下,U71Mn75kg/m重型钢轨的承载能力是U7460kg/m钢轨的1.3倍,在同样的冲击能量下,前者所承受的冲击次数高于后者。
重轨钢非铝脱氧工艺研究
李桂军
2003, 24(1): 21-24.
摘要:
介绍了攀钢重轨钢非铝脱氧工艺。在满足钢中脆性夹杂物控制的前提下,采取"预脱氧+终脱氧"的工艺,达到钢液脱氧良好,钢轨内部质量大幅提高,钢轨T[O]、[Al]及氧化物夹杂评级完全满足200km/h高速铁路钢轨标准的要求。
Fe-Ti-C系粉末压坯的电导性研究
杨屹, 冯可芹, 郭路宝, 汪宇澄, 申开智
2003, 24(1): 25-28.
摘要:
通过对Fe-Ti-C三元粉末混合物压坯的加压成形过程的研究, 分析了影响粉末压坯电导性的因素。实验表明:压坯的电阻率与其孔隙率呈近似的线性关系变化, 且随孔隙率的增大而增加。当压坯经1 250℃烧结后, 其电导性的变化和体积的变化符合Kirkendall效应。
冶金设备
控制转炉炉壳蠕变变形
任学平, 郭志强, 邹家祥
2003, 24(1): 29-32,38.
摘要:
转炉采用镁碳砖炉衬后,炉壳温度急剧增加,炉壳的局部区域会发生永久变形。分析认为:炉壳的永久变形是由于蠕变变形引起,而不是塑性变形引起。给出了影响蠕变变形的因素,指出了控制炉壳蠕变变形的策略。
热工技术
攀钢热轧钢轨钢加热技术及效果
陈永
2003, 24(1): 33-38.
摘要:
应用拖偶测温法和加热炉热平衡测定等试验方法分析评价了攀钢轨梁厂现行的加热炉热工制度和钢轨钢的加热工艺。在此基础上,优化了钢轨钢加热工艺、完善了加热炉热工制度。经实施应用,钢坯加热温度波动由原来的±40℃减至±20℃,断面温差由65℃减至45℃以内,钢坯氧化烧损率由1.75%降至0.92%以下,钢轨脱碳层深度由0.35~0.82mm降至0.2~0.5mm,钢轨产量由40万t/a增至50万t/a。
综合利用
酸溶性钛渣酸解工艺研究
张树立, 程晓哲, 胡鸿飞
2003, 24(1): 39-45.
摘要:
针对攀枝花钛铁矿冶炼钛渣的物化性质,对影响钛渣酸解率和钛液指标的各个因素进行了全面系统的实验室研究,并在年产2000t钛白生产线上进行了工业验证和优化试验,酸解率稳定在93%以上,三价钛控制在1~3g/L,钛液浓度较钛矿酸解提高了40~50g/L,其它钛液指标达到了后续水解工艺的要求。
五氧化二钒制备氮化钒的过程研究
徐先锋, 王玺堂
2003, 24(1): 46-49.
摘要:
对还原氮化法制备氮化钒的过程进行了理论分析和实验探讨。结果表明,五氧化二钒还原过程中同时发生了直接还原和间接还原,在高温氮化条件下已生成的氮化钒又转化为碳化钒。本试验条件下直接还原的开始温度为656K,氮化的开始温度为1 160K,氮化钒转化为碳化钒的温度为1 560K。间接还原发生的可能性与配碳系数有关,配碳系数越大,其发生的可能性越大。
真空结晶系统的工艺选择及参数优化
王国平, 肖永华
2003, 24(1): 50-53.
摘要:
分析了硫酸法钛白生产过程中真空结晶系统的两种工艺技术路线的特点以及硫酸亚铁结晶过程的行为,认为采用两级蒸汽喷射法,可有效保证喷射器工作在最佳工作区间,并对其操作参数的优化进行探讨。
应用研究
板材成形有限元仿真技术的应用
邱晓刚, 卢国清, 陈文龙, 骆中云
2003, 24(1): 54-60.
摘要:
就板材成形仿真技术的发展和关键技术进行了介绍,并用DYNAFORM软件对拉深杯零件模型进行了仿真计算,对仿真计算结果与实际测试结果进行了比较,两者吻合性较好,为有限元仿真计算奠定了基础。
南钢板坯三角区裂纹的成因及分析
梅峰, 文光华, 唐萍, 贾宁晨, 胡道峰, 李翔, 马军, 张悦
2003, 24(1): 61-65.
摘要:
针对南钢连铸板坯出现三角区裂纹的现状,通过低倍和硫印结果得出三角区裂纹的具体位置和类型,根据南钢当前的二冷配水情况,分析三角区裂纹产生的原因并提出二冷制度的改进方案。改进后三角区裂纹产生的比率下降至2.33%。
贝氏体型非调质钢的试制
胡淑娥, 唐立东, 冯勇, 王祥宾
2003, 24(1): 66-70.
摘要:
为降低钢结构件的成本, 开发了一种新型的贝氏体高强度钢。该钢种属普通低碳合金钢, 其特点是以价格较低的V, Mn, Cr取代昂贵的Ni, Mo, B等进行合金化, 勿需热处理, 生产工艺简单。铸坯的加热和压下制度与其它钢种类似, 采用控温轧制和轧后空冷提高钢的强度和韧性。结果表明:试验钢板的抗拉强度较高, 均在860MPa以上;且随着终轧温度的提高, 钢的冲击韧性得到改善。
资料
近年来世界钛金属产品的生产及其市场前景
杜厚益
2003, 24(1): 71-74.
摘要: